論語中有一則寓言故事:『孔子觀察到一隻鳥從南方飛來,便對弟子們說:「看,這隻鳥是與道合一了。」隨即又觀察到一隻正在被追趕的狗,終於狗也跑回了自己的主人身邊,孔子又道:「狗也使德了吧!」有人問孔子什麼是德?孔子回答說:「『德』者,行合道也。
然而孔子既然如此推崇德行行為,卻也有很多故事表現了他對自己的批評與反省。比如他曾經說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意思是說,尋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,從他人身上學習到自己的不足之處,加以改進。
可以看到,這種對自己批評和反思的心態也正是道德教育所強調的,有益於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。因此,自古以來,道德教育就被看作是人們德育培養的基礎,孔子對自己的批評也表現了他所說德性解釋的關鍵。但如今,在社會上,這種批評自省的文化已經變得越來越少,人們常常只看重自己的表面形象而忽視了自己的內在。
而在現代社會裡,正是因為人們缺乏對自己的反省和批評,不斷有人利用各種手段迎合大眾的需求,從而脫穎而出,成為小人當道的現象罔顧了倫理道德的淪亡。各種偷擦賄絡、駕駛喝酒、虛報結果等等,都揭示了社會需要更加嚴格的道德規範,從個人的細節做起,從自己做起,做一個真正的好人,不讓小人當道。